谷歌助美官方搜索药物副作用 不良反应报告或增加

2015-07-23 15:55 来源:财新网 作者:赵晗
字体大小
- | +

美国 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首度在甄别药物不良反应领域与谷歌(Google)合作,探寻借助搜索引擎来发现和确认某些药物尚不为人所知的副作用。

在美国,上市销售的药品必须经过 FDA 认证,任何不良反应会标注在药品说明书上。在药物获批前,FDA 通常会组织几千名患者参与严格的临床试验。然而,一些副作用可能存在于部分没有参与检测的人群中,药物一旦上市,使用者数量可能上百万,难免发生过去不为人所知的不良反应。

近 30 年来,FDA 跟踪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流程基本相似,也尝试了多种方式检测新的副作用。包括通过 MedWatch 进行的用户和医生的自发性报告程序,以及基于电子病历和健康保险公司数据挖掘技术的 Sentinel Initiative。

FDA 每年会收到大约 100 万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据《彭博商业周刊》报道,有批评者认为现行系统或遗漏了相当数量的不良反应事件,监测药物安全问题的速度也为人诟病。

不良反应证据一旦得到确认,FDA 则会据此修改安全警示信息。某些药物甚至会被要求下架。有着多年医疗卫生行业经验的科文顿& 柏灵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冯毅告诉财新记者,这是为什么很多美国药厂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医生收到 FDA 以「Dear doctor」(亲爱的医生) 为开头的一封药物不良反应通报信。

2013 年,由来自微软、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就已经先于 FDA 传统的检测手段发现了一起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科研团队通过对 600 万人在三年中的搜索记录进行分析,发现了同时使用帕罗西汀(抗抑郁药)和普伐他汀(降胆固醇药)会导致高血糖。

微软研究人员对美国媒体称,就共同发现药物副作用问题,他们已经和 FDA 开展了多年的非正式合作。

近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 发布 2014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4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2.8 万份,较 2013 年增长了 0.8%。

数据还显示,2014 年全国 94.4% 的县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其中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首位,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多。

赵骏是一家欧洲制药企业的产品经理。赵骏对财新记者介绍,就现有监管药物不良反应体系而言,还是主要靠医生和药厂主动呈报。然而,「出于利益原因,无论药厂还是医生,都不愿往高里报,比较特殊的可能会发表成论文」。在赵骏看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是未来检测药品副作用的大趋势,「对患者以及医生肯定是好消息。」

冯毅指出,人用完药的很多反应,都可以纳入「不良反应事件」中,比如打嗝、抽筋,或者发生交通事故。故此,对数据之间的必然及或然做出专业分析显得格外重要。

冯毅希望看到,谷歌作为技术公益官方,建立起针对医生及患者等不同群体的不良反应信息发布通道,使得不同群体在第一时间掌握风险,同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可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