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得医生者得天下

2012-04-25 13:14 来源:创业家 作者:郭 颖哲
字体大小
- | +

苦心经营12年,手握中国一半医护工作者的丁香园正迎来大丰收,2011年,只是帮药企向医生“学术营销”即带来数千万元收入。它一不小心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利基市场。

这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不做预装,不打广告,不刷应用商店排名,甚至放弃了免费,一款非常专业的移动应用“用药助手”全平台下载量居然超过160万(截至3月15日数据),60%是专业用户。

因“用药助手”这一款热门的智能手机应用,一家以医疗健康为主题的互联网公司从“孤独的角落”里走进了主流的视线。它就是丁香园。“用药助手”的成功只是丁香园深厚用户积淀的一次检验和小爆发。据丁香园CEO张进介绍,中国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的从业者约为650万人,而丁香园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00万,活跃程度达80%。这意味着丁香园已成功地黏住了中国约一半的医务工作者。

这非一日之功。

作为坚持了12年的一块“活化石”,丁香园从最初的论坛到社区、再到招聘、电商平台均有涉猎。2011年进入了移动互联网领域,推出了基于iOS和Android系统的药品查询应用“用药助手”。

专注的力量

表面上看,这家公司一直做“加法”而没有迷失在发展模式的丛林里,反而奇迹般地将所有的形态结合到了一起。事实上,它在另外一个维度上做到了绝对的专一,所有的业务都围绕着医生这一群体的需求展开。

是的,它的产品线延伸使它越发深刻地影响医生们的决策。一名医生可以通过这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检索到文献资料、求职信息,认识其他从业者并与他们进行病例分享和讨论,订购耗材、查询药品相关信息。丁香园的服务内容几乎覆盖了他们除开药和开刀之外的一切。

这样的发展思路的形成同丁香园的创业核心团队成员几乎都有医疗背景有莫大的关系。创始人李天天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丁香园最初的雏形是他在念研究生期间做的医药文献分享论坛。张进曾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并且他还曾是丁香园论坛的深度用户。

这种基因的好处是,他们总能敏锐地发现医生的需求并加以满足,并在保持专业性和纯洁性方面优势得天独厚,弊端却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对互联网经济不够了解加上职业的洁癖,使得丁香园在中国本身就扭曲的医疗体制之内,商业化的道路走得艰难万分。

张进表示:“那个时候只要发现需求就做了,也不知道市场有多大。”

2006年,当时还是一个纯医学论坛的丁香园开始了商业化的尝试,基于过去详细登记的会员资料,他们开设了第一个分站——丁香人才网,给医药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招聘服务。彼时,丁香园已经有100多万的会员。专业人才招聘业务虽然增长速率不小,但直到现在,这块业务的年收入规模尚仅有“几百万元”。

一年后,丁香园发现很多医生都有采购医药耗材做研究、测试的需求,但相关的医企又没有有效的推广渠道,于是它又涉足电子商务,做了生物试剂耗材的网上采购平台丁香通。丁香通只做中介不做交易,上线当年,该业务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跟丁香人才网一样,它在收入数字方面亦没有达到令人侧目的量级。

但是这两块业务的收入在近几年间,一直是丁香园继续发展的支柱。不多的收入不足以完全支撑丁香园的发展,而那时风投又不关注这个领域。几位创始人往往需要靠贷款维持各项正常支出。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让员工感觉到公司的困难。

在盈利空间上比较有想象力的业务直到2010年才到来。那一年,丁香园开始向药企提供一整套营销解决方案。在中国,医生有着对病人用药的绝对权威。他们天然就是药企的客户,但在过去,药企影响医生的成本相当高,往往需要通过雇用大量的医药代表深入每个城市的医院,并且在平时维护与医生的关系之外,还要花大钱在五星级酒店举办一场又一场的药品推介会。张进透露,平均下来一名医药代表向医生宣讲1分钟的成本不低于千元。

其实,早在2008年,深谙这一规律的丁香园创始团队就谋划做这件事,但无奈当时团队中没有懂得将医药营销推广互联网化的人才,同时也受限于制药行业自身的相对保守。2010年,现任丁香园市场总监李凡的加入。有医药推广背景的他,找到了在专业性与推广效果之间平衡的办法。

他建立了一支由数位医学和药学硕士组成的编辑团队,通过对丁香园用户的分析找出对相关信息有需求的医生,通过站内新闻、短信的方式向他们推广。

“医生需要随时了解他们的领域相关的药品动态,所以这样的推送并不会使他们觉得被打扰。”张进表示。

在这一业务上,丁香园还针对不同的药品所处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策略,“比方说新药上市阶段主要用组合的E-marketing方案,用最快速度让医生了解产品,老药则适合用病例征集等方式来进行学术营销。”张进说。在刚过去的2011年,这块业务给丁香园带来几千万元的营收。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盈利前景展现在丁香园的创业团队面前。据张进对这个市场规模的测算,目前互联网医药营销在整个医药营销市场所占的份额不到1%。很显然,互联网对于深陷传统营销渠道的药企来说,无疑还是一块刚刚被发现的新大陆。

“我们的产品现在还偏重学术性的营销,客户目前主要是跨国药企。国内的药企对学术营销价值的认识尚待提高。”张进告诉《创业家》记者,近来才有国内Top10的药企开始尝试这种新的营销手段。为给国内药企启蒙,丁香园最近也开始邀请更多的学术性杂志,以及类似美国肿瘤协会这样的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入驻。

移动医疗的诱惑

丁香园的起飞恰逢中国E-Health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它于2010年年初获得风险投资机构DCM的首轮200万美元投资。DCM观察到,在日本已经有一家模式跟丁香园相仿(同为深度服务医生的互联网公司)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公司M3,而中日两国的医疗体制差异较小,类似的机会应当存在。

硅谷已经为移动医疗沸腾了。2011年4 月,一家名为 Epocrates 的公司已经借助医疗领域移动 App 的先发优势在纳斯达克上市。

Facebook开放平台的早期设计者、移动社交网络Path的创始人兼CEO戴夫·莫林(Dave Morin),Twitter的工程副总裁迈克尔·阿贝特(Michael Abbott),以及来自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副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等人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服务移动医疗早期创业项目的孵化器Rock Health。

今年的CES上,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外接传感器大放异彩。

这股热风很快就吹到了中国。据悉,在自2011年10月推广的国家重大专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当中,移动医疗即成为重点发展对象。同时,国家《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也专门部署了关于移动医疗的项目。在民间,各路移动医疗的创业公司纷纷出现,试图基于智能手机的各种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检索医疗健康文献和资讯、问诊、买药以及基础性的体征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

细看之下,移动医疗的大风其实是从两个方向吹起的。一是完全互联网化而没有实体的,主要是医疗健康主题的app或者app群,目前常见的有医疗文献阅读应用、药品或者医院查询应用、在线问诊等几类产品;二是物联网,即开发一些新型的能与智能移动终端相连的仪器,通过它们对人体健康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控。后者对慢性疾病健康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助大有裨益。

ABI在2011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16年,预计将有3000万台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医疗局域网”相连接,可佩带在人们身上的移动医疗感测器将达到1亿台。

张进向《创业家》记者表示,丁香园内部也曾经探讨过是否要加入移动医疗物联网的战局,但是考虑到虽然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在国内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提供较好健康管理的机构,因此即便是个人的健康数据信息可及时采集,监控、挖掘和服务依然困难重重,这将使得采集的意义大打折扣。

而拥有医药专业性媒体牌照的丁香园选择第一条路径则得天独厚。它从医生平日工作的需求痛点切入移动互联网——提高医药处方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全球有10%的医疗事故是处方错误引起的,搞错剂量、混淆药名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冲突正是罪魁祸首。中国的医生们轻易不敢尝试新药,也是因为害怕出错。在“用药助手”正式推出之前,丁香园首先做了一个非常简陋的 Web 版用药品查询平台,这个工具得到了医生们的热烈反响,更令丁香园的团队相信它会是一款具备刚性需求的移动应用。

丁香园CTO冯大辉介绍“用药助手”时表示,移动药品终端信息查询是影响医生处方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能够几何倍地提高医生查询药物信息的速度。“在美国,已有63%的医生将个人移动设备用于现场实施移动医疗解决方案,而中国医生的智能手机持有量高达70%”。

“一个医生查纸质药典需要花15分钟,在PC互联网上检索需要3分钟,而‘用药助手’能令查询变得随时随地地同时将时间成本进一步降低到15秒钟。”冯大辉说。

丁香园专门为“用药助手”成立了数据处理团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把控标准,只采用经过 SFDA 批准的正式临床药品说明书中的数据,摒弃国内一些所谓的“药典”中的“脏”数据,力求实用跟准确。同时,为了保证不被类似于“IT观光团”(各种互联网公司的从业人员、IT记者和风险投资人)的非目标用户干扰,这款应用中还加入了登录隔离的程序,保证用户都是医生或者真正有求医问药需求的人士。用药助手分为专业版和普通版,专业版用户只能是医生,而普通版则面向有相关需求的大众用户,里面还有关于保健品的信息可供查询,使用普通版的用户可以看到专业版用户对药品的评价,不同医院和药店的价格信息,等等。

据悉,目前用药助手来自医生个人的付费下载已经带来一定的收入。张进表示,这款应用将来会推出基于适应症和用药安全的查询功能,比如个人用药管理(服药提醒、安全警示等)。

张进还在思考一些更为大胆的尝试。比方说结合刚刚推出的“医生之间的SNS产品”丁香客研发对应的移动客户端,甚至有可能将触角延伸到医患互动的社交应用。“不过,我们不能再做一个医生很喜欢但是不能盈利的产品了。”张进说。

但,用户很喜欢的产品有不能盈利的吗?

编辑: 唐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