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专访《E医疗》杂志主编陈钧

2012-07-03 17:09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E医疗》杂志主编陈钧

丁香园通讯员:陈主编,您好!首先祝贺《e医疗》杂志入驻丁香客(丁香客主页:http://i.dxy.cn/chinaehc)。能否请您先为丁香园的会员介绍一下《e医疗》的内容定位以及主要面向的读者群体?

陈钧主编:非常高兴与丁香园有更加深入地合作。“e医疗”的含义是反映信息时代的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与发展。《e医疗》杂志创刊于2008年5月,是由德国弗戈博达出版集团在中国投资出版的一本以医疗卫生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杂志。

《e医疗》的办刊宗旨是向广大医护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介绍信息技术为临床业务和医疗卫生管理业务带来的价值,信息技术在提高医疗卫生业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方面发挥的作用。

随着电子病历、移动查房、科研数据挖掘、PACS、LIS等系统在临床和医技科室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介绍和交流医生应用信息系统的经验和心得开始受到欢迎。如何让医生用好各种信息系统,向医生介绍各种新推出的医用信息系统,帮助医生与医院信息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流,都是《e医疗》涉猎的范围。

丁香园通讯员:《e医疗》的内容非常丰富,设立了医海观澜、医生软件园等等颇具新意的栏目,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栏目的特色呢?

陈钧主编:《e医疗》杂志选题紧跟形势,内容丰富。主要栏目有:新闻动态、海外资讯、封面报道、数字人物、医院信息化、医海观澜、医生软件园等。

其中“医生软件园”主要介绍适合医生个人使用的医用软件,帮助医生日常工作,交流使用心得,比如介绍苹果系列软件中的医用软件。欢迎有使用心得的医生投稿交流。

“医海观澜”主要是一些杂文,介绍医护工作者的喜怒哀乐,刊登过的代表文章有“生命如此脆弱又如此坚强”、“大爱无疆,助玉树医院灾后重建”等。欢迎各位医生将日常工作中的感悟写成杂文或散文,投给我们,与大家分享。

丁香园通讯员:在审稿方面,《e医疗》有哪些标准?对作者、对文章有什么样的基本要求呢?

陈钧主编:我们杂志对文章要求可读性实用性,要求通俗易懂,要求贴近临床业务。

丁香园通讯员:《e医疗》从2008年创刊至今,短短的四年时间就已经取得了比较骄人的成绩,能否介绍一下这期间杂志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接下来是否会有一些新的调整?

陈钧主编《e医疗》发展的四年中,经历了创办和发展的阶段,现在进入了发展的成熟期。我们在办好杂志内容的同时,还在举办各种线下的会议活动。如我们创办的“中国PACS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业内的品牌大会。我们的“信息化沙龙”在各个城市举办,受到欢迎,成为医院信息界交流的平台。我们非常欢迎丁香园的医生参与我们的各种活动,共同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丁香园通讯员:我们看到陈主编有10余年的IT媒体从业经验,此前又在医院信息中心工作多年,对信息化在医疗行业的影响一定有自己独到的简介,能否分享一下您对医疗信息化的看法?

陈钧主编医疗信息化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国内最早可以追述到197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计算机室,开展全国性的疾病统计。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历了九十年代中期、2000年和2008年以后的几个阶段。2008年之前,医疗卫生信息化是以医院信息化为主,是医院自发的,自筹资金,自下而上,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各个医院。2008年随着新医改的启动,信息化成为医改的重要手段,被国家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所重视。2008年以来的3年,信息化投入超过前30年,制定的新标准超过前30年的总和,信息化成为医院院长和卫生局长的共识,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高潮已经来临。

丁香园通讯员:非常感谢陈主编接受丁香园的专访,祝《E医疗》越办越好,期待以后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陈钧简介:
陈钧是资深的媒体人,具有10年的IT媒体从业经验,历任《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副总编,《微电脑世界》杂志副总编。陈钧进入媒体行业之前,在医院信息中心工作多年,曾任信息科主任,所以非常熟悉医疗卫生行业。随着医改及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医疗行业急需一本以医疗信息化为主题的媒体,于是,2008年,陈钧创办《e医疗》杂志。《e医疗》杂志创刊4年来,对传播医疗信息化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广大医疗专家的充分肯定。

编辑: 冯志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