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医院的医疗IT经

2012-08-01 17:41 来源:中国健康界 作者:杨 晓慧
字体大小
- | +

“中山医院平均住院天数为8.14天,能有如此高的运营效率,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山医院信息科主任阴忆青在SAP中国商业同略会上向参会者介绍了中山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支撑医院现代化建设

阴忆青告诉大家,中山医院信息化建设始于1992年,最早始于外购软件,其后,根据医院发展需要,03年以后开始自主研发相关模块,从工厂化的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建设到现如今的移动查房,再到远程会诊、远程三维重建技术的开展,信息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静脉输液中心建设为例,中山医院所有的静脉补液都是一个层流环境中进行配置,这使得静脉输液配置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还可以使化疗药等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粉尘不易散播,防止液体泄漏,阻止对配置人员的损害。而要做到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的有效运转,任何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化的传导:医生在开具输液处方后,相关的用药指令由信息系统传输到药房,临床药师接受到指令后对处方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合格,方可进入配置流程。若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很难想象该工作能够完成。

同样,对远程三维重建,信息化也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以人的颅骨扫描为例,日常扫描时,扫描的图片犹如切西瓜一样,是一片片切过去的,平面化展示,观察较为片面。但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三维立体呈现后,颅骨包括里面的血管,都能够被观察得更为清晰,全面。

基础数据决定顶层效果

“基础数据的强弱水平决定了顶层分析平台能够达到什么效果。”阴忆青在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时强调。

他指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很长久的时间,医院无法进行顶层设计,因此在上信息系统时,往往会被厂商事前提供的各类报表所吸引,希望厂商能够为医院带来相同的报表内容;然而在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医院往往无法看到相同内容,原因在于医院无法提供基数数据。没有基础数据,导致模块无法运行,也就没有办法产生相同的数据,因此,在上各系统时,一定要了解医院自身能够提供哪些数据,从而根据医院实际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阴忆青说,“在信息化建设时一定要清晰定义数据口径,然后进行分析。”

他以OGTT(空腹糖耐量试验)为例,提出,血糖测量值未进行定义时,检验检查会根据每一个血糖值进行分析,而OGTT实验是需要根据一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因此在数据搜集上来之后,要对数据进行定义,分析一组数据后得出检验结果。”

临床运用效果决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

“中山医院从2008年开始从固定办公过渡到移动查房,每一步都是根据医生需求进行研究开发的,”阴忆青告诉大家,“2008年,中山医院将病人检查信息、医生病历记录等内容放于同一个屏幕中展示出来,这个展示使得医生能够在一个类似于门户的地方看到病人在中山医院的所有就医信息。刚开始这项工作是在固定工作站实现,之后全院布置了180台移动电脑,实现了移动查房。”

阴忆青着重强调,“移动查房的成功之处不在于能够在一个或者两个终端上,看到这些东西,而在于医生是否真正抛弃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实现真正的工作方法的转移。这也是检验信息系统是否成功的标准。”

一切从临床需求出发

实现移动查房后,中山医院根据医生需求,开发了手机写病历的功能,医生不仅能够在医院内获得患者信息,在院外的其他地方,通过手机上网,也能了解病人的就医信息,不仅可以看病历,而且可以写病历。

至于如何选择设备,阴忆青建议“第一,一定要可以放进医生的口袋;第二,不能使白大褂因为设备过重而斜吊着。”他指出,真正可用的方案需要顾及很多细节。因此在实施移动医疗的过程中,医院需要设计不同的软件,要用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流程、不同的设备、规划不同的界面,而不是仅仅通过远程桌面、虚拟桌面等技术直接进行移植。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