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给老百姓的就医带来了什么改变,对于监管机构,医院医生和上下游产业来说,更像是一场综合考试,考什么?怎么考?考试成绩如何?与民生息息相关。
第一,考验了医疗监管机构。医疗监管机构的作用是什么?往大了说就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往小了说就是让老百姓看病更容易些。例如,理论上,位于偏远地区基层医院里的患者想得到大医院医生的诊疗建议可以借助远程医疗。但是,大医院软件硬件设施配套完善,基层医院可却不一定能同步匹配。即使实现匹配,究竟有多患者可以享受到远程会诊?谁来监管保证诊疗安全?
又如,移动医疗 APP 层出不穷,手机上点一点就能看病,在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忧心,手机看病合法吗?医生的诊疗行为规范吗?出了问题找谁?在移动医疗高速发展的今天,监管部门也必须「跑步前进」。
第二,对医院和医生要求更高。过去找专家,看他是主任医师、教授就行了,而互联网时代,医生的信息公开展示在众多平台上,患者很容易通过这些对医生进行了解。在一些专业网站,患者甚至可以直接给医生打分,写评语,这对医生来说更是一项挑战,对自己口碑维护更显重要。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影响着医生群体,手机软件咨询,移动随访,患者康复管理……如何选择安全适用的软件,如何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保护隐私,如何平衡移动互联网平台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分配?甚至,医院和医生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第三,考验了上下游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一个医疗专家团队的接诊能力将扩大几倍,多出来的资源成为投资者青睐的「香饽饽」。从某种程度上讲,移动医疗是一个新产业,无论是建网站还是打造求医问诊的 APP,都处于摸索阶段,核心竞争力在于是否能够真正为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坐在电脑前,甚至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就能挂上期待的专家号,甚至直接与专家交流,降低自己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这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理想状态,投进真金白银之前,首先应谨慎考察产品是否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如果只是一味跟风炒作概念,不仅会使互联网医疗走了弯路,也会让真金白银打了水漂,甚至血本无归,最终伤害的还是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