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智慧耳镜是何感觉?

2015-12-17 21: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提到耳镜,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以往,当我们耳朵不舒服的时候,会到医院找五官科大夫用耳镜仪好好看看。

后来出现了可随身携带的笔灯型耳镜,但是仍需身边有专业的医师协助诊治,无法实现远程诊断。

移动医疗新星:Oto HOME

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热度不断升温,移动医疗创业公司 cellscope 经过两年奋战,推出首款可以使智能手机秒变智能耳镜的装置——Oto HOME。


cellscope 包装

从 Oto HOME 包装来看,为了节约成本(但是依然不便宜,美洲售价 79 USD),Oto HOME 除了在包装盒上标注出都有哪些配置外, 并没有什么特别定睛之处。


背面



组建合集

从配置上来看,Oto HOME 配备一块分别适配 iPhone 5/5s 和 iPhone 6 的耳镜专用手机壳,壳的厚度达 3 毫米,相当皮实。

一颗白色全塑料材质光学镜头,起到引导手机光源的作用,塑料材质令握持时,不显得那么重。

同时,手机壳与镜头结合处,是采用卡扣的方式来进行结合,以防止在检测的过程中滑落。配备有针对儿童和成人而设计的检耳探头,以及一个用来存放光学镜头和检耳器的收纳盒。

把他们组装起来,瞬间能将一部智能手机改造成移动智能检耳镜系统。

在正式检测前,仍需要安装一个 cellscope 专用 App。cellscope 似乎遗漏了广大安卓用户,安卓应用商城还没有发现该 App 的踪迹。

App 登录页面

个人觉得这个应用有点儿坑,这个应用特别大,有100 M,下载的时候,必须在 wifi 环境,否则只有哭晕厕所的份儿了。

首次使用时,要先经历耗时五分钟的注册流程(真是又臭又长,注册页面略去),然后方能进入功能页面。

检测入口

点击「New Ear Exam」进入病例列表页,在这页面中最多可以新建四条病例,以一个家庭为单位来算,基本上是够用了。


病例清单

点击「New Patient」填写你的个人信息,要填的东西还真多。


病例个人信息

最后,点击「save」进入正式检测阶段。


耳道选择页面

你可以选择测左耳或是右耳,选好后,一路 next。

终于可以搞起了,在检测过程中,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外耳道进行录像或者拍照,检测完后还可将录下来的影像资料,发送给 cellscope 的专业医师,让他们来诊断。除了第一次免费外,以后每次 10 美元。

从这一点来看,直接完爆传统的耳镜检测系统,点个赞。

但是仍有一些不足,让老外来诊断,对我等身在天朝的群众,诊断功能似乎变成了「鸡肋」,要想真正打入我国市场,还是要优化下。

若是能将影像结果,直接从 App 中提取出来(目前还不能提取),直接发到丁香园,让站友一起诊断,这就完美了。


鼓膜光锥清晰可见

毛细血管也照的如此明晰

说实在的,耳镜配件在与手机结合后,检测的效果确实不错(图像有点儿恶心,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看)。

总评

优点:

1. 可自行在家检测,不用没事儿往医院跑;

2. 检测影像图像清晰,不逊色于电子耳镜;

3. 检测影像可作为电子病例保存下来,还可以将其一键发送给 cellscope,并在两小时内收到诊断结果,该方式的创新性直接秒杀传统检测手段的局限性。

缺点:

1. 仅有 Apple 版应用,无安卓版应用,或许是考虑到安卓手机外形变化多端的节奏;

2. App 不注册就无法使用,同时注册流程、新建用户病例过程中,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填写的内容甚多,虽然这是为了体现医疗级 App 的严谨性,但同时体现出其古板的风格;

3. 检测录制的影像,只能发给 cellscope,不能从软件中提取,App 过于封闭;

4. 自带的诊断服务,只接受美元支付,在天朝成了「鸡肋」,若能将检测结果导出,直接发到丁香园,让站友来诊断下,这就完美了。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