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被认为能明显改善假体定位、假体尺寸以及膝关节力线,从而使关节更加耐用以及运动功能获得全面改善。但是,发表在骨与关节杂志(JBJS)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完成关节定位的手术与采用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在关节功能、力线和耐用性/残存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韩国的研究人员比较了520名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结果—一侧膝关节接受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侧膝关节接受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女性患者452名(904例膝关节),男性患者68名(136例膝关节)。术前、术后三个月以及术后一年分别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此后每年评估一次,为期10或12年(平均评估时间为10.8年)。采用膝关节协会分级系统和Western Ontario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量表(WOMAC)进行功能评估,采用X线或者CT扫描进行影像学评估。。
根据该研究结果,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和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之间,膝关节功能、疼痛、膝关节运动和活动度方面的评分分数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且,两种手术的膝关节协会和WOMAC评分具有可比性。
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医学院关节置换中心Young-Hoo Kim博士(MD)说,“中期随访数据表明,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和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在临床功能、力线和假体残存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重要发现
术后10.8年,两个观察组间假体的残存率并没有显著差异: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分别为98.8%和99.2%。两个观察组间切口的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和引流时间、输血量均无显著差异。在平均手术时间和外科医生使用止血带(用于减少出血的大腿绑带)时间方面,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比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明显要长。“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内置物长期存活的效应仍有待验证。” Kim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