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的春天来了。
据普华永道的评估报告显示,到 2017 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 230 亿美元,中国则有望达到 25 亿美元。
2015 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医疗健康行业「攻城拔寨」的一年,但其中涉及到「互联网+」的领域更是风起云涌。
目前来说,无论是医疗器械厂商,还是制药企业,或医药电商平台,都开始大举在移动医疗领域布局。这也使得原本处于碎片化发展的移动医疗产业开始步入了整体化发展。2015 年的移动医疗行业中,融资已成家常便饭,同时部分移动医疗平台也开始就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方面进行探索。
据《2014 中国医药 (15.060, -1.57, -9.44%) 物资协会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我国移动医疗 APP 发展迅速,现阶段已达 2000 多款,可以预见的是,移动医疗将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积极推动力,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升温并迎来井喷式发展。
资本圈地
目前,资本涌入互联网医疗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以融资最多的挂号网为例,其估值已达到 15 亿美元以上。而一周前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好医生在筹划 A 轮融资,该公司估值预计达 30 亿~40 亿美元。
此外,业内曝光度颇高的春雨医生的 C 轮融资额为 5000 万美元,丁香园则获得腾讯的 7000 万美元投资。就医 160 则仅在 2015 年 5 月份获得 1.3 亿元的 B 轮融资。
12 月 15 日,就医 160 成功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新三板」),股票名称为宁远科技,这标志着内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第一股正式诞生。
尽管近 3 年营收总额达 3300 万元,但 3 年超过 4000 万元的亏损让企业压力重重。在 2013~2015 年间,就医 160 营业收入分别为 1268.2 万元、1380.12 万元和 797.69 万元,亏损额却逐年增加,仅 2015 年上半年就亏损 1781 万元。
不过,就医 160 创始人罗宁政显然非常看好其公司未来前景。罗宁政在互联网医疗媒体群公开表示,到 2016 年宁远科技将仅依靠就医 160 平台的流量变现就能达到亿元收入规模。
据悉,就医 160 成立于 2009 年 8 月,是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平台,同时也是深圳市卫生局、东莞市卫生局的官方预约挂号网站。
不过对于挂号这个流量入口,就医 160 并不能做到独家垄断号源,行业内像挂号网、健康之路、趣医院等互联网医疗企业都与大量的医院有挂号的对接,此外各地市都有些小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在做挂号,还有一些运营商也在抢占号源。而从医院的角度来讲,也不愿意看到一两家互联网企业将他们的号源垄断。因此以号源为资源基础,并不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壁垒之一。
与就医 160 相比,目前挂号网(现已更名「微医集团」)已经与全国 23 个省份、1300 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 5000 万名的实名注册用户和 15 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2011~2013 年度,挂号网累计服务患者人次分别为 650 万、2800 万、7200 万。
对此,罗宁政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以挂号为入口的企业需要具备能连接两端的能力,一端是衔接医院,一端是连接线上。只有用户量到达一定规模,才能打通服务医院、患者、医生的三段。而院前挂号、院中导诊、院内支付、诊断信息推送等一系列流程的完善,才能形成医疗重度垂直体系的壁垒。
盈利隐忧
据介绍,就医 160 的核心优势不仅仅在能带来流量这一点。其自主研发的蓝蜻蜓医院感染监控系已经覆盖了全国 4700 多家二级以上的医院,这个项目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一年的营收能达到 1000 万元,另外就医 160 在互联网方面的营收能力也不错,年收入规模约 2000 万元,相对于目前大部分纯粹「烧钱」的移动医疗企业来说,就医 160 还具有一定的「造血」能力。
宁远科技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宁远科技的收入构成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传统的软件销售收入占大头。不过,从 2013 年开始,互联网在线收入开始实现了大规模增长。2013 年这一数字尚为 20 万元,2014 年则达到了 200 万元,2015 年 1~6 月,这一数字则达到 500 万元。
宁远科技流量变现具体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呢?对此罗宁政表示,挂号是在线医疗非常好的入口,通过这个入口可以在大量的就诊人群中获得精准的患者,当有了这些精准的患者之后,公司可以把流量导给健康体检公司以及一些民营医院,或者导给去香港做疫苗注射、基因检测的公司。此外,一些民营医院在就医 160 平台上做广告也成为其收入来源之一。
「比如我们平台上有非常多的女性患者,预约去香港做 HPV 疫苗,这样的服务国内没有上市,而香港有。我们就可以向香港的医院收取一定佣金。未来我们还会开通国际医疗,比如去韩国做整容手术、去日本做体检、去美国做肿瘤治疗,让患者得到更多的服务。」罗宁政补充说。
除此之外,宁远科技还与康美药业 (15.380, -1.57, -9.26%)、七乐康这样的医药企业合作,也与民安保险、平安保险这样的保险公司合作。宁远科技将平台的流量分享跟这些公司,已获得流量变现。
罗宁政表示,基于现金的流量变现速度,到 2016 年公司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收入将达到亿元规模。
不过,对于这样的盈利模式,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质疑。首先,为民营医院做广告可能会招致用户的反感,导致用户放弃平台的使用;其次,HPV 疫苗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进入我国新药上市审批阶段,有消息称 HPV 疫苗在 2016 年上市,作为就医 160 互联网医疗平台最主要的增值服务之一,2016 年此项业务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烧钱阶段
尽管就医 160 能够顺利登陆资本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移动医疗已经步入市场成熟期,短期之内还不会出现大量移动医疗企业上市潮。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移动医疗浪潮崛起的新兴企业、传统医疗信息化和设备厂商以及互联网巨头。对于移动医疗的未来,有分析师指出,目前传统医疗利益链尚未打破,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终端厂商「各自为政」,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合力。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几乎所有的移动医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对资本产生了严重的依赖,不少企业仍处于概念阶段,甚至有部分企业尚未确立盈利模式。而如果投入的资金不能实现良性的回收,未来移动医疗将很难持续火热下去。在此背景下,业内形成的统一观点是未来将有近九成的移动医疗公司被淘汰。
鼎晖投资副总裁张莉在「投中集团 2015 中国投资年会」医疗健康行业专场论坛上表示,「移动医疗若能在对于大数据分析之后,对病人带来的利益提升和对医生带来的数据上的分析,包括整个医院从诊间支付、保险对控费,使得整个医疗行业都受到影响。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服务级别,仅仅是卖一个设备,或者还是在搭平台的话,这样的移动医疗还没有盈利模式。所以在移动医疗领域,我们是持谨慎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据了解,国外企业盈利模式已成熟目前国外移动医疗健康企业已经探索出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互联网医疗健康软件类企业多采用向药企收费、向医生收费、向保险公司收费等商业模式,代表公司有: Epocrates、ZocDoc、WellDoc 等; 医疗硬件类企业则多选择向医院、向消费者的收费方式,代表企业有 Vocera、ZEO 等。
然而中国的移动医疗市场目前虽已突破 40 亿元,但盈利模式仍在探索阶段。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 2015 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42.7 亿元,到 2017 年,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 115.4 亿元。
艾媒咨询师分析认为,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快速增长,离不开移动运营商、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APP 应用开发商等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但现有的移动医疗模式仍徘徊于提供咨询、挂号、交费等医疗服务外围,如何完成移动医疗 1.0 到 2.0 的转型是推动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事实上,部分移动医疗企业已经意识到仅靠线上资源难以真正撬动医疗市场,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走入线下,共同进入健康服务保险领域,并结合自身市场定位和所有资源选择了不同的线下诊所筹建路径。其中春雨医生和丁香园均在大力推动自己的线下诊所运营,这些都是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