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看上去很美」的移动医疗

2016-03-31 10:42 来源:爱多米 作者:李惠钰
字体大小
- | +

Qtel-mobile-healthcare-1024x806.jpg

目前,全球与医疗相关的 App 产品已经达到近万种,与健康相关的 App 更是难以计数。然而,当前的移动医疗(mHealth)只是改善体验,并没有触及到医疗核心。移动医疗已经到了「七年之痒」的非常时期。

移动医疗创业者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多家公司纷纷转变思路,从「崇尚技术」转向「医生为王」,将线上医疗转到线下诊疗,比如主打健康咨询的「春雨医生」就开始在全国开设多家线下诊所。

在近日由生物谷主办的 2016(第三届)「互联网+医疗」健康峰会上,梅斯医学 CEO 张发宝预测,2016 年将是移动医疗 2.0 时代的元年,整个行业谁更贴近医疗,谁更会玩转数据,谁才能真正「移动」起来。

1.0 并未触及核心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移动医疗成功吸引了各路风投的青睐,一轮高过一轮的融资是该行业前两年的风光写照。但仔细看来,数千款医疗 App 中,盈利者寥寥无几。

目前,移动医疗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收集数据不全面、数据缺乏临床意义、数据之间无法互联互通、数据存储不安全、不完整的数据给医患互动带来风险、患者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等等。

而移动医疗目前能够提供的服务也绝大多数徘徊在诊疗服务的周边环节,比如挂号、付费等,并未实质性地介入医疗的核心部分——诊疗。

更为尴尬的是,传统医疗已经开始奋起反击,现在有不少医院相继推出自己的 App。「当传统医疗围攻移动医疗时,面对传统医疗这一『巨无霸』,移动医疗还很脆弱。」张发宝坦言,如果医院都开始玩儿了,移动医疗企业若再无实质性变革,将更难破局。

面对刚刚过去的 2015 年,张发宝总结道:「2015 年是移动医疗经历疯狂资本游戏的一年,获得投资的大部分项目都是故事讲得多、钱投入多、真实效果少;改善体验多、创造医疗价值少。」

移动医疗究竟谁来埋单,为谁创造什么价值,又如何从中收费的商业模式探讨,继而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在国外,移动医疗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五大商业模式:向药企收费、向医生收费、向医院收费、向保险公司收费及向消费者收费。而国内,虽然产品种类繁多,但大多数产品仍停留于「看上去很美」的阶段,只赚吆喝不赚钱。

张发宝表示,移动医疗需要重新定义,该行业要从移动医疗 1.0 时代转向连接医疗(cHealth)2.0 时代,最终要向智慧医疗(iHealth)3.0 时代发展。

也就是说,如果移动医疗 1.0 阶段是连接了病人与医院,解决了挂号难的问题,那么移动医疗 2.0 时代就是连接了病人与医生,属于「破冰」之举;而理想中的移动医疗 3.0 应实现对患者健康的全面管理,就诊全流程简化,让所有涉及就医及诊后的健康管理都能通过 PC 端或 App 实现。

2.0 该怎么玩

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整个移动医疗行业从今年年初开始出现下沉。互联网医疗中国会副秘书长王晶此前观察到这一转变。他解释称,这种下沉并非资本的下沉,而更多是服务和模式的下沉,整个行业开始回归到医生、医院和患者本身。

也就是说,移动医疗 1.0 时代将要过去,未来的 2.0 时代将更加贴近诊疗环节。此外,这个新的生态系统还负责完成与多种 App、硬件传感器及多个系统、平台、机构之间的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对接,并进行数据集成、数据互操作和数据分析,最后生成基于证据的数据决策体系,指导政府、保险公司和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患者教育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与疾病服务。

美国移动医疗的飞速发展就有借鉴意义。首先是保险业的加入,联邦保险就直接宣布远程医疗是被覆盖的领域;其次是制药公司和医疗销售企业积极投资或与数字医疗项目合作;第三是政府监管的不断放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发布了指导健康设备和 App 的草案。

张发宝表示,从资本层面来看,移动医疗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并购、死亡频繁,而连接医疗将成为新的投资沃土;从手段层面来看,移动医疗将以连接和数据获取为主要方向;从对象层面来看,移动医疗将从外围转向内核,只有真正推动医疗本身的改变才有发展空间。

「移动医疗界玩法很多,如除了医生工作室、互联网医院外,药品的打包玩法、场外配资等跨界思维,都从不同角度切入。」张发宝说。

作为医药电商的代表,掌上药店联合创始人王浚海认为,移动医疗和医药电商未来的发展必然是五花八门,全环节的垂直细分最终结果是往长黏重的趋势发展,从商业模式来讲,数据应具有连续性和可追溯性,医药领域如果能做到长期数据持续的维护和闭环,买卖方就会很多,比如保险公司、药厂、银行都可以买贷。与此同时,产品和服务具有连续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是成功商业模式的基础,

易观智库研究总监姜昕蔚也表示,垂直细分推动移动医疗市场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另外,线上线下业务形成对接,通过整合并购逐步建立医疗生态闭环,并打通「医疗+药品+保险支付」的服务体系,从而推动盈利。

面临数据挑战

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现在都处于移动医疗 2.0 的早期阶段。

「对于移动医疗,2016 年资本将由『疯投』逐步回归『风投』正轨,甚至会逐步『封投』。」张发宝判断,2016 年将是移动医疗 2.0 时代元年,2016~2020 年则是数据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谁赢得数据谁就赢得当下。

不过,中国的数据还很难获得,也更难互通,甚至同一家医院的不同院区都无法打通内部数据,医疗数据共享、开放是移动医疗 2.0 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

据记者了解,开放是数据能够互相操作的根本,但我国的医疗数据都是各家的数据锁在自家的服务器里,无法实现开放和共享。

另外,数字化程度不高还导致「原材料」缺乏。我国医疗行业每年的 IT 投入规模仅占卫生机构支出的 0.8% 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 3%~5% 的水平。电子病历、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体检中心管理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例均不足 50%。

其次,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流动,也导致数据格式相互不兼容,数据的互操作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总是需要有人在中间做「翻译」。

不仅如此,隐私壁垒也导致数据无法大规模使用,医疗记录、疾病档案往往涉及个人隐私,但如何对数据进行脱敏和规范管理,以保证在不泄露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医疗数据的深度应用,还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