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互联网:app 没戏 有数据才有未来

2016-07-07 09:05 来源:不给答案 作者:丁丁
字体大小
- | +

一个值夜班的医生从前会被 3 个医药代表拜访,过去 3 年则是 5 个移动医疗 app 的地推人员,app 太多,医生都有点不够用了。

过去 3 年这个领域大量资金的涌入,也没能催出一个「颠覆医疗」的 app,在「风口」纷纷上马的移动医疗项目现在尽显「产能过剩」的囧态,糖尿病管理的 app 多的糖尿病病人都不够用了。

这种情况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发生了改变。终于,人们开始思考在医疗健康领域,单一产品很难产生价值,这是一个需求分散且频度很低的领域,单一产品只能产生「很薄」的数据,所以就算用户量上去也难以形成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简单说,单独的 App 或者微信公众号,做到千万级别用户也没戏。

从移动医疗兴起到现在,通过一款 App 打开局面并形成商业模式的只有 Epocrates ,而且, Epocrates 的体量也非常小,最终被 athenahealth 并购。

「医疗有时移不动」的意思是,仅仅通过 App 等移动互联技术根本达不到创业者们鼓吹的颠覆医疗的程度,几万种医疗健康 App 绝大部分都是在提升传统医疗的效率,是医疗新的延伸而不是新的医疗模式。你以前通过手机短信看天气,现在通过气象 App 看天气,如此而已。但那些就算号称上亿用户的气象 App 又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2012 年开始,以为找到行业移动切入点、破局点的移动医疗项目,到今天,要么没有用户,有了一定用户却又没有活跃度,用钱拉起一点活跃度又没有数据,有了一定数据又没有数据「厚度」。做大数据挖掘?实际上就像用漏勺在学校食堂的大锅蛋汤中捞鸡蛋,捞出来可怜的一点黄白黄白的漂浮物,不知道是鸡蛋还是人体排泄物。

除了 VC 砸钱 ,那么多医疗健康 app 这些年都没有找到支付方,各种商业模式也都尝试过(至少喊过)了,最新的进展是说保险会是最后的支付方,理由是国外都是这样的。说起来真是牵强,保险凭什么支付?保险只有对医疗服务有足够的控制力,才会因为 app 帮助控费而支付。

不移动化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会和「专注」在 App(包括非医用级可穿戴设备,相当于硬件化的 App)的公司一起慢慢死去。

第一把自己的数据做厚,因为这样就可以很快形成面向 B 端的商业模式,这样的公司至少值几十亿美金。

第二是不要指望医疗机构的数据开放,因为从伦理和实际操作层面都不可行。重视医疗级可穿戴式设备的发展,尽快建立数据驱动的服务体系,在数据厚的基础上把产品做的「重」一点,而不是总想用更加轻巧的纯互联网模式。服务和数据在自己可控的体系内一起闭环,这个时候保险公司才会成为支付方。

不这样做,就算是大姨妈这种已经有相当用户量和活跃度的产品也很难走出来。在这领域,口碑比流量总有,业务也是数据而不是流量驱动,这也是融资无法催熟这个领域项目的原因。说到数据,医疗级有意义数据比范健康的数据重要,数据连接产生的厚数据比单维度的大数据重要。

1 万个糖尿病患者各种有意义数据的连接产生足够厚的数据,比 1 亿人每天步数数据有意义的多。这种数据驱动业务的模式,用烧钱买来的 DAU 是无法支撑的。几年前,没个 app 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而现在,捧着一个 app 说要颠覆医疗健康的,说他什么好呢?

过去几年出现的所有移动医疗 app 项目,不管是否融到了钱,如果还是只做 app ,要么死掉,要么以比融资时低很多的估值卖掉,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

另外,由于过渡专注于 app ,很多团队都忽视了微信平台的积累,错过了微信爆发的红利期,这是另外一个可怕的错误。

这两年间,行业政策和市场又发生了极其大的变化,事实上真正的机会才刚刚来临,但是大部分团队已经弹尽粮绝,并且消耗掉了内部和外部的绝大部分热情,无力前行了。

做价值的时候到了。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伽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