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遇上求医问药

2016-10-21 08:51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苏倩
字体大小
- | +

「互联网+」时代,窗口排队挂号的方式已经 out 了,对于非急诊预约挂号,各大医院纷纷开始利用电话、自助机、网站、微信、支付宝、APP 等渠道,为患者省去到医院排长队的麻烦。「十一」长假期间,「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在互联网创业人群中引发关注,也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医疗健康的重要性。

网上挂号更便捷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在线挂号呢?方法不止一种,这就教你几招儿。

方法一:不少医院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挂号,如同仁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朝阳医院、积水潭医院等等。

以同仁医院为例,关注其官微后会跳出一条关于「如何快速预约登记?」的信息,详细介绍了公众号预约的每个具体步骤,熟悉流程之后,点击下方显眼的「开始预约」,就会出现本人需绑定的信息,除了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外,还要上传就诊人手持证件的照片以及证件正面照片。

之后进入「预约登记」按提示输入相应的「院区」「科室」「医师」「就诊人」及患病信息等,填写完毕后提交。患者还可以进入「我的预约」,查看预约记录。

方法二:各个医院微信服务平台较为分散,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推出了「京医通」官方公众号,目前集中了 22 家医院,如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南区)、北京朝阳医院本部等 13 家,其余 9 家显示「开通中」。关联绑定京医通卡或社保卡,就能预约 7 天内号源。通过「京医通」公众号挂号还可以使用医保结算。但是,微信预约挂号后患者未就诊,且未办理退号,将视为爽约。无故爽约累计 3 次以上 (含 3 次),将进入系统爽约黑名单,此后 3 个月内无法享受微信预约挂号服务。

方法三:微信与「就医 160」合作也推出了统一挂号的功能,只需打开微信钱包,进入「城市服务」,再点击「挂号平台」,就可以看到本地的医院、科室与医生信息,并完成在线挂号。目前统一挂号服务并非在所有城市上线,若将地区选择为「西安」,将显示有三甲医院 37 家,均标注了各家医院的突出特色,而在北京市则只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方法四:支付宝也「不甘落后」,其「城市服务」中的「智慧医院」功能中集中了北京 21 家医院。

方法五: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网站 (www.bjguahao.gov.cn) 也将分散的各医院官网预约挂号集纳了起来,该网站由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让人们预约挂号更方便快捷。

医疗 APP 体验如何?

医疗类 APP 仿佛一夜之间声名鹊起,令人眼花缭乱。在 2015 中国移动医疗 APP 发展潜力排行中,可穿戴设备排名第一,医药电商排名第二,在线问诊和挂号预约紧随其后,各色各样的 APP 究竟使用体验如何?

王先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因为要进行第二次腰部手术了,急于找个靠谱的专家。于是,王先生成为首批尝试通过 APP 寻医找药的患者。他说:「我第一次用 APP 时,也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生怕上当受骗。」

王先生先是下载了「好大夫在线」,搜索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系统推荐了相关的医院和医生,「每个医生都有资历介绍,还会显示其他患者对该医生治疗某项疾病的推荐热度、疗效和态度的患者打分,看一看已经治疗过的患者评论和留言会比较放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考虑,王先生最终预约到了北医三院的一位专家。

王先生说:「我身体差,不方便去北京,就把专家请到我们这里的医院给我做了手术,手术比较成功,后期就在我们这里的医院住院、康复。」但王先生也有一些小不满,「最热门的几个专家很难预约到,而且想要对病情咨询只能免费提问三次,之后就是付费咨询,但每付一次费都要一两百元,也只能问三次。和医生互动交流还是有些困难吧。」

针对医生解答疑难这一需求,王先生发现了「微医」APP,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轻问诊。「软件设计得挺智能,但是描述自己病情的时候,确实不如面对面地进行对话方便。」王先生觉得虽然软件不能百分之百完美,但还是为自己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用再拖着病体到外地费尽周折地找专家,在家里用手机也能咨询个「八九不离十」。

网友「佩佩妈」觉得「春雨医生」比较实用。这款 APP 的「健谈」页面里有很多话题,可以经常与一些相同症状的人沟通,还有类似于微博的热点和一些较好的养生文章,可以查到很多药品的药效和服用的疗程。

「其实我最喜欢『症状自诊』这个功能,可以把自己身上每个部位的毛病全放在一个虚拟的人身上,软件就会给你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注意事项。」「佩佩妈」表示,「虽然很多功能我还用不着,但这几个功能对自己帮助很大,感觉生活越过越健康了。」

网络「堵车」增烦恼

对于患者来说,「互联网+医疗」带来了方便就诊的福音,患者们「举双手赞成」。但同时,患者们也表示了更高的期许。

对于一些名医和著名大医院来说,网上预约挂号并不能彻底解决「挂号难」。不少网友反映,线上「挂号难」成了患者遇到的新难题。网上挂号排长队很烦,但挂上号后又被「放鸽子」更可怕。北京市民张女士说她成功挂到了号,但在预约日期的前两天才收到短信说,因专家停诊,她的预约被取消了,张女士只能重新预约两周以后的专家号。

移动医疗 APP 固然给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这么多软件是否都能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服务?答案是否定的!一些医疗健康 APP 缺乏严谨的临床论证,缺乏监管,未形成统一完善的规范,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 APP 里医生信息不完整、不规范。

另外,隐私信息安全也需注意,许多移动医疗 APP 是第三方平台,所涉及的患者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会诊信息等,一旦发生泄漏将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目前,大多数医疗 APP 都处于用户积累的初级阶段,不少都有轻问诊功能,但并不太成熟,有业内人士分析,「疾病诊断需要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最后进行诊断性治疗。通过互联网,医生往往只能了解到病史症状,其他的环节仍然只能到医院实现。」如果过分依赖 APP 而不去医院就诊,会增大误诊、误治和延误病情的发生率。

业内人士建议:对「互联网+医疗」,法律监管的制度要跟上。医疗行业攸关人的生命健康,从严监管非常必要,需要尽快研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患者用得更放心。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