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儿的病好了,我们的心也安定了,这日子会越过越好。」11 月 22 日,重庆市城口县高楠镇团结村,村民蒋方德一边修补自家的猪圈一边对记者说。
过去几年,蒋方德一直没能静下心来,考虑发展产业增收的事情。这是因为,他 3 岁的儿子蒋宗钰双足内翻,一家人到处寻医问药,花光了积蓄,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如今,得益于城口县卫计委实施的健康扶贫分类救助专项行动,蒋方德一家的生活重新有了盼头。
「我们实施健康扶贫,坚持『精准对症、分类施策』,采取『一户一档、一人一卡』,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城口县卫计委副主任徐康说。
「对症下药」,定制个性化帮扶举措
「医务人员将娃儿送到垫江中医院实施了手术,手术以后,又定期为娃儿提供免费检查,为我家解决了最大的难题。」说起过去,蒋方德忍不住红了眼睛,「娃儿生病了,那是天大的事。可是我们什么都不懂,只能到处奔波,听说哪里好就去哪里,原本就不多的一点积蓄很快花完了。」
幸运的是,自去年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城口县卫计委启动了健康扶贫工作,对所有的贫困户进行了摸底。
「城口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因病致贫返贫率达 50%。」徐康介绍,为彻底拔掉穷根,城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城口县精准脱贫「医疗救助一批」工作实施方案 (试行)》,建立健全集居民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大病补充保险、专项医疗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
所谓专项医疗救助,重点在于「精准」。「医务人员必须进村入户,为因病致贫人员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指导因病致贫家庭正确就医、合理用药。」
徐康表示,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由就近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实施治疗; 需要县级医院集中救治的,由基层医疗机构帮助病人精准转诊; 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县级医疗机构指导下实施治疗和康复管理。
蒋方德一家就是在城口县人民医院、高楠镇卫生院的帮助下,将孩子送到了垫江中医院施行手术。手术完成以后,高楠镇卫生院免费提供看护服务,后期又将孩子送到垫江中医院复查。「有了他们专业的帮助,我心里就踏实了。」蒋方德说。
减轻负担,医疗费用分段按比例救助
医务人员的专业帮扶有了,但病人的巨额医疗费又如何解决? 为此,城口县设立了 1500 万元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实施专项医疗救助,对住院、门诊病人实现全覆盖,住院病人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因病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民政医疗救助、大病补充保险报销后,每一次达到 1000 元以上的自付医疗费用采取分段按比例方式救助。
按照规定,1000 元以上、1 万元以下的部分按 30% 比例救助,1 万元以上、3 万元以下的部分按 40% 救助,3 万元以上、5 万元以下的部分按 50% 救助,5 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部分按 60% 救助,10 万元及以上部分按 70% 救助; 门诊救助,则由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 根据调查核实情况给予救助。
蒋方德一家就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蒋宗钰的手术费用超过 20 万元,蒋方德自付了 6 万元左右。
截至目前,城口县基层医疗机构共救助 878 人,县级医疗机构集中救助 108 人,慢性病管理 2716 人,全县医疗机构自行减免医疗费用 545 人、减免医药费 6.8 万元。
健康扶贫只是城口县将医疗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的一个具体举措。
在徐康看来,城口因病致贫返贫率达到 50% 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密不可分。他表示,城口县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夯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上,提供优质公共卫生服务,真正补齐了医疗卫生上的「短板」,推进了医疗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协调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