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有望破题移动医疗盈利

2016-12-20 11:31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陈妮希
字体大小
- | +

身体不舒服,无需出门,打开电脑或手机,通过视频就能让医生诊疗,这种基于互联网远程技术的新问诊模式正在越来越走近我们的生活。

在经历了 2013 年的暗流涌动、2014 年的蜂拥而至,以及 2015 年的风生水起之后,2016 年互联网医疗被称为爆发「元年」,国内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悄然提速。根据全国首份《2016 年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 11 月,中国的互联网医院数目已达到 36 家,已经实现落地运营的共有 25 家。这当中,于今年开工建设的就有 31 家。

在移动医疗因迟迟不能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迎来「资本寒冬」时,能介入诊疗核心环节的互联网医院被业内看作移动医疗的出口。风口之下,互联网医院能否扛起大旗,迈入盈利和轻资产的浪潮中?

国内互联网医院井喷开业

回顾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史,也就在最近几年悄然走进人们的视野。

相较于健康咨询,互联网医院的远程诊疗、电子处方等业务得以对疾病诊治起到更加实质的作用,互联网也得以发挥更多「连接」医患的作用,再辅以越来越成熟的可穿戴检测和监测技术设备,可以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就医体验。

2014 年 10 月,我国首家网络医院——广东省网络医院上线,一年后的 2015 年 12 月 7 号,在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成立的乌镇互联网医院高调亮相,实现了药店与医疗资源的对接。

互联网医院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出尽风头后,阿里也不甘示弱加入战团。今年 1 月 18 日,阿里健康在湖北与武汉市中心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今年 4 月 6 日,微医、好大夫在甘肃、银川上线互联网医院。随后,七乐康与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达成合作,共建荔湾七乐康互联网医院。6 月 18 日,阿里健康网络医院落户甘肃金昌。

呈现井喷之势开业,国内互联网医院发展元年到了吗?阿里健康副总裁马立认为,「互联网医院元年」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说法,无论这个说法是否准确,互联网医疗将逐步向医疗服务核心环节渗透是未来的趋势。

易观医疗高级分析师张怡丹则认为元年到可以从各地方政府对互联网医院报以欢迎态度看出,「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移动医疗问诊、挂号等服务红利消退,渐渐进入稳定期,而线上服务最多只能在诊前诊后做延伸,并不能完全到达医疗的中心环节,企业纷纷在寻找线下业务拓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传统医疗机构运营存在痛点,亟待信息化推进。」

在移动医疗行业深耕 6 年的微医集团正是看好互联网医院的市场风口,大力播种。在微医集团战略市场部相关负责人看来:「事实上,2016 年是互联网医院元年的说法在今年 6 月份举行的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上,已经被政府主管部门、业内专家屡屡提及,显然,说 2016 年是互联网医院元年并不为过。」

盈利和轻资产「袭」向「资本寒冬」

当盈利替代烧钱,重资产运营变为轻资产运营,互联网医院正在迎来更多资本的关注。

根据《白皮书》,网络轻问诊因咨询付费规模小、收费模式转化率低等原因,难以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也就找不到较合理的变现模式。相比之下,互联网医院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能介入诊断、开药等实质诊疗行为的机会,还能帮助打通医药电商、保险、健康大数据等产业链条,从而实现合理变现。

2015 年,微医董事长兼 CEO 廖杰远入选福布斯「2015 中美创新人物」榜,而微医 2016 年整体销售收入突破 10 亿元,整体实现盈利。微医预计在 2017 年从盈利变成规模盈利,保险业务的开展将会是重中之重。微医集团战略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破解盈利难,互联网医院首先是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升医疗体系的效率。微医目前估值已经超过 30 亿美元。

不仅如此,如果说外界对互联网医院烧钱的印象正在改观,那么轻资产运营则有望令更多的资本投向这一领域。

就在微医宣布盈利后的第二天,好大夫在线与银川市政府宣布合作成立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并获得了医疗机构资质、医师跨省多点执业政策保障等实质承诺。

好大夫在线 CEO 王航方面曾透露,在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完成多点执业备案、开始网上执业的全国医生已经超过一万名。不难看出,轻资产运营的智慧互联网医院,为每一个医生建立一个归属他自己的线上诊所提供了可能,因为这个诊所不需要场地、不需要自己注册、不需要雇人,实际开业成本为零。

互联网医院有望破解移动医疗「资本寒冬」?

对此,张怡丹则另有他解,首先就表明立场认为移动医疗「资本寒冬」论不成立,「很多企业融资情况不好也不是仅仅因为找不到稳定的盈利模式,而是随着移动医疗渐渐进入理性期,头部厂商的用户、资源优势已经凸显,平台化企业已经形成,这个时候如果新进入者或者发展较慢的企业的模式没有差异化的特点,就很难打开市场,也很难说服投资者;同时头部的厂商融资轮次进入中后期,融资的额度越来越大,对于投资者而言,能投的企业数量变少,也会给创业者带来融资没有前两年容易的感觉。」

张怡丹进一步解释,互联网医院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其实是一个提高估值的方式,早期的线上问诊模式由于没有医疗机构资质很难彻底解决重度医疗依赖者的问题,需要寻求转型升级,将线上业务延伸到线下,也为互联网医疗企业丰富服务模式。对于传统医疗机构而言,在医疗大数据关口打通后,区域间各级医院的相互联接、推行分诊,也有利于缓解医疗机构患者流量过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

未来或成第三种医疗机构

对于进军互联网医院领域的初衷,马立表示阿里健康和武汉市中心医院都认为这是有效缓解就医困难的途径之一。但是,互联网医院的带来的改变远不止如此。

「介入诊疗的核心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实质的医疗服务。消费者对于服务价值的认同,有助于创造出反应实际市场价值的付费可能。再远一点,今后与商业保险打通,期待可以形成互联网上的医、保闭环。」马立表示。

从国内上线的互联网医院的实践来看,互联网医院主要分预约挂号中心、远程问诊中心、检查检验中心和电子处方中心,提供服务包括精准预约、远程诊疗、检查检验、电子处方等。互联网医院可以看作是在贯彻国家「互联网+」的意见指导下,一种新兴的远程疾病问诊模式的诞生,其意义在于打破地域界限,既可以让偏远地区患者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又可以提高大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还可以提高医学自身的水平,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一年约有 70 多亿人次的门诊量,其中将近 60% 是复诊;而医学界分析认为 2/3 以上的复诊可以通过在线完成,互联网医院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业内人士分析,「药店+网络医院」模式,从患者角度提供了最便捷的一站式就医;从产业角度为药店提升处方药收入,降低诊所牌照资质获取成本,若整个医疗产业链打通将释放巨大商业价值。

事实上,互联网医院通过互联网组织各级医疗资源,打破了医院与医院之间的隔阂,实现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带来的是整个医疗行业效率的提升,这样一来,整个商业模式也就自然而然打通了。

互联网医院能够实现「主动健康式」的医疗服务。目前整个国家正在进行医疗服务模式的大转型,即从以医院和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向以家庭和健康为中心。我们必须要从原来的被动医疗,真正过渡到管理式的医疗。互联网医院一旦完成医疗资源的整合、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对医药险生态的构建后,管理式医疗服务的基础就有了。

微医集团战略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实体医院还是互联网医院,要实现盈利,必须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也只有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才能更稳定、长久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这种价值基于医院建设和运营的能力,以此才能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专业的服务和规模化的用户。

尽管眼下互联网医院实现盈利的并不多,但是业内分析,随着更多资本的加入,智能硬件的发展和民营医院的转型,互联网医院将有可能成为独立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外的第三种医疗服务机构。从医院信息化到网络医院再到互联网医院,医疗领域已然在不断迭代,或许互联网医院并不是未来医院的最终形态,至少也预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冯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