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春天还有多远

2018-02-26 14: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有效提升诊疗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肿瘤治疗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一个全新的医疗健康时代—个体化医疗时代随之开启,患者因此获得更精准、高效、安全的诊断及治疗。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正是契合患者个体化诊疗需求的一种新型诊疗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多个学科专家共同探索更适合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WeChat_1519621555.jpeg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接受采访时场景  孙国根摄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课题研究负责人高解春教授认为,MDT 是应对恶性肿瘤的必由之路,是肿瘤患者渴望的春天,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及实践,推动其发展。

MDT≠会诊  正确理解至关重要

2016 年 6 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在罗氏制药的支持下,展开了对 MDT 的研究。这项已经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全面梳理了 MDT 的起源和内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全国东中西部 6 家医院为样本进行调研和访谈;研究结合全国同行专家咨询论证的结果,设计了 MDT 的管理理论模型,提出了推广的研究建议;通过 4 家示范性医院、8 家共建医院的联合推广,以期完成管理模型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工作,引导多学科协作诊疗运作模式形成行业规范。

高解春表示,研究 MDT 之前,先要明确定义。业内往往对 MDT 存在误区,即把 MDT 与传统「会诊」混为一谈。而事实上,这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高解春指出:MDT 是由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围绕某一病例的某一疾病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个性化、连续性、高质量的诊疗方案的临床诊疗模式。个性化,是指针对不同的患者量身定制一套治疗方案;连续性,指的是 MDT 给出的治疗方案覆盖治疗多个阶段,而且每一阶段的治疗效果将决定下一阶段的治疗措施,如同程序员画的树形结构图;而高质量,指的是多专科医生合力,制订的规范且高水平的综合诊疗方案。

对此,高解春打了一个比方。一个肝癌疑难病例请了 5 个肝外科医生会诊,那是单科会诊;一个遭遇了车祸的患者,胸部和腹部均受到创伤,胸外科和普外科的医生分别对胸部和腹部进行诊治,这属于「多科会诊」范畴—针对一个病例的不同疾病的诊治。

而 MDT 模式特指的是不同专科医生针对同一病例的同一疾病的诊疗。以肿瘤患者为例,开刀、化疗和放疗都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手段,在过去,患者就诊往往带着随机性,在哪个科室挂号就意味在哪个科室治疗、采取怎样的治疗手段。如此,同一疾病甚至同一分类分期的病例,在同一个医院内因治疗方法不同,其治疗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异。然而肿瘤治疗是一个综合、复杂、多变的过程。在 MDT 诊疗模式下,患者在初诊时就会接受来自包括化疗、放疗、肿瘤外科、影像、病理乃至临床药学、营养等相关不同专业医生的专业判断和诊疗意见,获得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建议应该先化疗还是先手术,如果化疗有效则多久后手术,如果无效则如何手术,手术之后是否继续化疗抑或放疗等等。

医患都欢迎 期待科学管理模式

高解春认为 MDT 不仅能提升患者的诊疗效果,改善病人就医体验;同时也将带动医学的长足发展。MDT 模式下,不同学科医生共同讨论所形成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单一科室诊疗上可能形成的偏颇,达成的医学共识将进一步提升医院、医学界在这个疾病领域的治疗水平。

高解春介绍,他主导的研究团队从全国已实行 MDT 模式的诸多医院中,挑选出了 3 家肿瘤专科医院以及 3 家综合性医院,对这 6 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级医院进行了调研。

调研收集了来自 6 所医院的 992 名患者和 826 名医务工作者对 MDT 模式的认知。结果显示,79% 的患者遇到过「症状复杂,不知道挂哪个科室的号」的情况;89% 的患者希望能推出多学科联合门诊;高达 74% 的患者表达了「参与的专家更多,治疗的效果更好」的正面态度;有约 70% 的患者愿意将 MDT 模式推荐给亲友。

医生方面,普通医生和医院管理者对 MDT 的知晓率达到了 80% 左右,说明医生普遍对 MDT 有了一定水平的认知。有约 80% 的医生表示愿意将 MDT 模式推荐给亲友。另外,绝大多数患者和医生认为,应对 MDT 的科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管理模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研究发现,目前各医院 MDT 的成立绝大多数是「自下而上」的自发组织模式,即由临床科室根据兴趣自发形成并进行推动。这种模式的弊端就在于,患者是否可以得到 MDT 诊治,几乎完全取决于首诊的医生对于 MDT 的兴趣。

对此,高解春认为,MDT 发展至今天,应该完成一个由「自下而上」向「自上而下」的跨越,实行由医院组织、系统进行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现在,一个患者到医院得到 MDT 诊治是幸运的;但是未来,我们希望营造这样一个就医环境,那就是一个应该接受 MDT 的患者在医院没有接受 MDT 对他是不公平的。」

高解春认为一个理想的 MDT 管理模型应该由患者、医生、医院和卫生行业四要素组成:

首先患者需经过系统筛选方能进入 MDT,只有首诊的、病症较为复杂的患者才能进入 MDT 诊疗,而复诊及病症或治疗方案明确的患者无须通过 MDT。这是对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医生团队方面,应明确成员分工,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建设团队文化。团队成员可按照病种划分为核心成员与扩展成员,或者按照职能分为牵头人、讨论专家和协调员。应建立完善的会议与签到、病例筛选与提交、发言及讨论、病例反馈随访以及诊疗流程等制度。着重进行 MDT 领导力、梯队和成员协作建设。

第三,医院应该从平台以及政策两个角度对 MDT 进行支持。医院需为 MDT 团队提供适宜的场地及设施、MDT 公共信息平台以及生物医学样本平台。同时,医院要为 MDT 做好团队组织结构、制度、外部环境等顶层设计;加大针对医生和患者的宣传力度;绩效分配倾斜,除经济利益激励外,充分重视目标激励、信任激励和授权激励等内在激励方式;从严监督管理,建立系统的 MDT 评估管理体系,明确评估目的、方法和内容,并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动态、全程的监督管理;还应推动信息与知识共享。

最后,卫生行业也应为医院推动 MDT 提供政策和制度的保障。目前亟须的是,根据医生的工作量、价值贡献匹配完善的 MDT 定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MDT 发展前瞻

MDT 的发展前景会如何?高解春认为:

第一,MDT 将成为标杆医院发展的新途径。MDT 对病人、医生和医院的益处显著,尤其是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作用,发展 MDT 符合现代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聚焦与诊疗疑难危重疾病发展内涵的客观需求,必将成为先进标杆医院发展的方向。

第二,基于信息化的网络 MDT 将成为新形式。网络 MDT,尤其是与远程医疗结合的 MDT,可打破有限的医院空间、地域以及时间限制,一方面实现跨医院、跨地域的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方便各地患者诊疗的同时,共享知识和信息,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多地域医生技能水平,促进区域医学研究的发展。


编辑: 苏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