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探讨移动医疗新媒体营销的实战,可能对其他细分医疗企业或大健康企业,甚至医生和科室的微营销也有借鉴意义。移动医疗企业想要真正利用好新媒体,并非找几个人发发微博、微信,或者维护几个社交网络平台账号这么简单。我们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倾听用户、合作伙伴和员工的声音,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并且恪守长期持续营销的理念,不断创造新内容、新方法。因为新媒体的本质是社区 。
首先,必须要分析一个重要的问题:进行顶层设计时,你面向的核心用户群到底是大众,还是小众?抑或是大众里面的小众团体,还是小众群体里的大众?这个问题虽然有些拗口,但却是我们制定营销战略和实战计划的基础,因为面对大众和小众是两种不同的思维,部分方法可以重叠,部分方法迥然各异。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未来业务的弹性和可扩展性,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性,不要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做死”,什么都还没干,就把“天花板”卡在头顶上了。很多信奉“精益创业”的企业领导者和“风师们”(风投导师们的缩写),在实战中成了把好经念坏的“歪嘴和尚”。
他们没有深刻领会MVP(最小可执行产品)的精髓及其重视早期营销和试错的策略,而是一味机械模仿,认为做得越小越好,越简单越好,刻意去接“地气”,甚至以土为美,以“三俗”和恶搞构建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或者为了短期利益,或者以早期存活下来为目的,指望挣到钱以后再洗洗上岸,不过这多是一厢情愿,因为开局往往注定了结局。
故事远未结束。制订新媒体营销策略时,必须要进行平衡预算,运筹钱人财物的来源,进行人事安排、架构和重组,控制成本,磨合团队,与公司整体业务步伐相平衡,可以适度超前并在执行中进行动态调整。因此还是回到上文的那句话:要重视顶层设计,并进行业务推演。
下面我以移动医疗企业最普遍的创业方向“大众产品”为例,来讲讲实战操作路线:
1.从CEO和董事长做起,全员参与新媒体营销。
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让CEO或者董事长去维护一个微博或者微信,而是彻底改变消费者和品牌沟通的方式。据IBM对全球范围内1709名公司CEO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16%的CEO拥有社交账号并参与互动。但分析显示,这一比例很可能会在5年时间内上升至57%。马云为了营销“来往”,还亲自建立了一个“扎堆”,是不是地发布一些有意思的消息以聚拢人气,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行动起来?
新媒体营销对企业是从上至下的一种变革,必须进行全体动员,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营销团队的一份子,无人例外。尤其是创业早期,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时候。我们这个行业中做得比较出色的是丁香园的冯大辉。
无论个人微博还是微信,或是自成一脉的自媒体,究其本质,都是一种公司行为的营销活动,并且可以和公司整体品牌推广、业务合作和人事招聘结合,非常值得学习。
2.微博微信:重视服务平台和沟通平台。
在从前,如果用户对购买的产品有任何意见和建议,第一个反应就是给售后打电话。现在,用户有了新的选择:发微博@该企业,去企业微博留言或私信,或者通过微信平台给企业发送消息,快速获得企业的回复,解决问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论述过,传统营销的核心在于推销商品,而新媒体营销的核心在于引导用户,双向沟通与互动,共同进行品牌的建设。举个例子:网友“一毛XXXX”近日在微博披露使用某旅行网订国际机票的时候,用的常用联系人信息,结果发现默认姓名反过来了,而从前订票都是对的。该网站与他进行了一连串看似解决问题,其实在各种辩解的沟通后,最后承诺技术部门会查清出错原因,但是自此再无回声,即使最终技术解决了该问题。后来,该网友在微博愤然提出“珍爱生命,远离某某”的话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此事引来无数转帖,对品牌的伤害和潜在商誉影响很大。新媒体的爆发力超乎想象,连我这个不常旅游的“宅男”都知道这事儿了,今后即使还在那家网站消费,心里也是有隐忧的。
因此作为一个公众平台,微博微信除了发布信息外,其实还承担着“客服”的功能。从各大银行、航空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的CRM系统和微信开发就能发现,功能越来越完善,服务越来越周到,技术后台上的“人工机器人”初始分流,部分自助服务,最后配合温馨甜美的问答,有形成整体客服的发展趋势。所以如果你准备开始进行网络营销,就必须尽快或至少在渐入佳境后进行IT后端投入,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独立性,但必须有关联性。
作为一个公司的新媒体营销,各种方式之间必然是有联系的。具体的操作方法:在你写的长微博下面还挂着微信二维码让大家去扫描关注,QQ签名里常有公司网站和论坛名称,还有部分文章可以直接注明,请去某度检索“XXX”关键词即可,网站上不要忘记宣传微博和微信平台,在循环圆转中不断加深用户的印象。
举个例子,淘宝,天猫,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或者马云的各种演讲,在普通消费者脑海中都会化为“马云、阿里、淘宝”等概念。虽然它们由不同的账号和营销平台进行分别打理的,可以影响到不同的客户群,但最终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协同,不断加深品牌辨识度和品牌影响力,归结为同一个营销目地——突出核心品牌阿里巴巴或淘宝。多年前,奇瑞汽车的尹同跃将这种营销方式称为“多生孩子好打架”,就是多品牌战略共同扩大整体知名度。
“双十一”的时候,天猫发布旗舰店半价活动,淘宝网发布各类促销活动,支付宝提倡大家“将钱存在支付宝内,以防银行网站瘫痪无法支付”;支付宝钱包推出各类红包活动,提倡大家使用手机支付宝;余额宝宣传“将钱存在余额宝中,有收益还可随时购物”,并且每天公布余额宝最新的年化收益率。这一系列活动都促进了整个大阿里的生态成长。有人会说,阿里是大企业,产品体系丰富。对于初创企业,原本就没太多产品和业务的时候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在业务开始设计的时候,至少要有项目储备,就是详细考虑到未来如何协同,然后从两件基本的事情做起,一是专注打理公司官网,二是运营主要产品或业务的账号,同时把储备项目账号慢慢“养”起来,积累粉丝和人气后,可以再逐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进行分流。
4.由用户引导。
上篇文章说到,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消费者的传统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在做出决策时,会主动收集各种有关信息。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广告,而是主动向企业提出实时反馈。文章的最新电影遭遇票房滑铁卢,不能说里面没有“且行且珍惜”事件的影响,即使再怎么承认“事到如今都是我的错”也无可奈何,因为用户做为一个整体,力量非常强大。
同样,现在的患者由于信息的开放和网络的影响,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一旦自己哪里不舒服,不少人都会上网检索一下自己可能患了什么病,去哪里就诊。如果确诊了,即使医生已经处方了,患者也会再去搜索自己疾病的概况,如何治疗,如何调理等信息。不少长期慢性病或者重病人还会进入“同病相怜”的社区,主动学习各种知识,与同样的群友交流,甚至逐步“久病成医”。“疾病查询”或“疾病百科”之类的APP或网站等,就是患者引导的产品需求的结果。
在营销方面,时下的用户们非常希望看到自己创造的有价值的内容得到传播,所以移动医疗企业要时刻绷紧一根弦,努力构建开放平台,鼓励用户分享。营销工具的留言功能,这也是搜集用户需求,沟通用户,分析用户的一个重要渠道。用户肯留言进行批评,已经算是很客气了。因为我们通常讨厌一个人或事的时候,不是去骂他,而是不搭理他。所以企业必须重视用户评论并及时回复,将其导入数据库,定期进行分析。新媒体营销的核心在于构建关系,尤其是企业与用户之间平等自然的关系,既不居高临下,也不为了利益刻意谄媚,保持专业和独立精神。
5.新媒体营销与实体营销互相协同。
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细分。广撒网式的新媒体营销对于吸引部分客户的眼球很有帮助,但是对于重度用户来说,面对面的交流对医疗行业企业特别关键。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各种讯息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的时候,传统的营销方式固有的深刻性、准确性和情感交流是不可替代的。
在这里我尤其强调,在如今“互联网思维”泛滥的时代,一定不要忽略传统的实体营销。线上的营销渠道固然是现在最流行的一种方式,但是地推也同样重要。特别如果你的客户是专业用户的话,我们需要借助实体营销方式的优势,包括去实地的医院、研究所走访医生和专业人士,借助熟识的医生和医院群体,从个人关系的传播开始,进行更大范围的扩展。
有的时候,很多专业机构的门是“锁”着的,无法陌生拜访,即使进去也效果很差,这时不要忘记可以从新媒体营销中引流,让熟悉的老用户引荐目标客户,然后自然沟通,随后自然拜访,一切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将实体营销获得的老用户不断引入你的新媒体营销的“包围圈”的过程中,将新媒体营销和实体营销结合,有效利用新媒体营销的“轻”和快速有效,实体拜访的“重”和深度交流,进行“轻重”结合(也是O2O的一种),不断将营销战略理论中的提高市场知晓率,美誉度和用户忠诚度。这三个递进的策略贯穿始终,循环往复,长期坚持,应有大成。
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探讨新媒体营销实战问题,并尝试举一些实例来说明。
(作者简介:Dr.2,十年临床工作经验,现任MediCool医库软件公司董事长。乐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134060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