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正在组建一支高级医疗技术团队,不仅引发了生物科技企业的担忧,也透露出该公司计划在广受期待的iWatch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设备中可能融合的功能。
招募专家
根据LinkedIn的资料显示,苹果公司过去一年至少已经从生物医学领域挖走了6位一流专家。知情人士表示,其中一位专家是两周前刚刚跳槽的,而苹果公司目前还在招聘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和硬件专家,但具体数目不详。
该公司的很多招募行为都瞄准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苹果CEO蒂姆·库克去年强调的一大重点发展领域。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表明苹果公司的新设备不会只关注健身功能,还可以监测血糖水平和营养素含量等各种人体指标。
这是生物传感行业一个非常特别的领域。”美国风险投资公司RockHealth首席战略官马莱·甘地说。RockHealth已经资助过Augmedix和Spire等著名可穿戴技术公司,而甘地本人也已经了解了苹果的一些相关举动。
由于库克承诺今年会进军新的产品类别,苹果公司目前正在面临压力。自2010年发布iPad以来,苹果公司迟迟没有发布新的产品类别,这令投资者颇为担忧。正因如此,尽管开展了一系列股票回购和股息派发计划,但该股仍然较历史高点相去甚远。
发展方向
苹果公司已经在日本注册了iWatch商标。该公司的多项专利都与腕式设备有关。今年2月苹果还申请了一项智能耳塞专利,可以追踪用户步数,并探测头部姿势。
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医疗保健行业高管表示,他最近与苹果高管的iWatch团队有过接触,他表示,该公司的野心不仅限于可穿戴设备,他们还在考虑模仿AppStore的模式,提供一个完整的健康和健身服务平台。
苹果发言人史蒂夫·多灵(SteveDowling)拒绝对该公司的相关计划和最近的招聘行为发表评论。
医疗技术行业专家认为,苹果公司正在开发一个与应用商店类似的平台,让创业公司可以开发自己的软件和硬件移动医疗应用。
苹果显然在关注这个领域。”泰德·德里斯科尔(TedDriscoll)说,他所在的风险投资公司ClaremontCreekVentures专门投资数字健康和医疗设备领域。他表示,苹果的重点似乎是招聘有监控人体指标”经验的工程师。
挖角人才
苹果公司挖角的生物医学工程师来自VitalConnectMasimo、Corp、SanoIntelligence和O2MedTech等公司。Masimo最著名的是脉冲血氧设备,这种无创设备可以测量病人的氧饱和度,从而了解其呼吸功能状况。VitalConnect的重点是追踪心跳和体温等人体关键指标。O2MedTech也在尝试生物传感器和开发新型设备。
通过对LinkedIn信息的搜索可以发现,Masimo首席医疗官迈克尔·奥莱利(MichaelO’Reilly)、CercacorCTO马塞洛·拉门戈(MarceloLamego)、VitalConnect生物传感器技术副总裁拉维·纳拉希姆汉(RaviNarasimhan)和VitalConnect嵌入式传感器专家尼玛·费多斯(NimaFerdosi)都已经加盟苹果公司。
知情人士称,VitalConnect前生物医学工程师亚历山大·陈(AlexanderChan)也已投奔苹果,他的LinkedIn资料显示,他目前效力于一家科技公司”。
LinkedIn的资料显示,苹果公司还招募了可穿戴传感器公司SanoIntelligence前硬件专家南希·多尔蒂(NancyDougherty)和血糖监测设备公司Senseonics产品副总裁托德·怀特赫斯特(ToddWhitehurst)加盟。
知情人士透露,斯坦福大学下属的创业孵化器StartXMed创始人迪夫亚·纳格(DivyaNag)也在两周前加入苹果研发团队,集中精力开发一种医疗保健产品。纳格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奇点大学教授丹尼尔·克拉夫特(DanielKraft)领导了一个名为FutureMed的项目,专门探索新兴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他表示,第一代iWatch可能具备血压和心率等人体关键指标的追踪功能。他预计,苹果公司最终将推出一款无需采血便可持续监测血糖水平的设备。
医疗设备公司MasimoCorpCEO乔·齐亚尼(JoeKiani)说,苹果公司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厚的薪水,但却没有明确指出他们的研究方向。他们只是储备人才”。
监管问题
倘若苹果真要开发健身监测之外的医疗保健功能,可能会面临一些监管障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2013年秋宣布,该机构将对试图把智能手机变成医疗设备的应用以及希望将配件当做医疗设备使用的行为加以监管。这可能包含能够监测肺功能和分析尿液的应用及附件,但不包含耐克FuelBand手环这样的设备。因为后者只会追踪用户的步数,不会提供医疗建议。
苹果公司目睹了竞争对手在这一领域的尝试和失败。三星GalaxyGear智能手表上市后遭到批评,消费者对其评价平平。投资公司EndeavourPartners的一份报告发现,有1/3拥有可穿戴设备的美国消费者在使用6个月内就放弃了这种设备。这类产品的关键挑战在于电池寿命、外观、实用性和医疗相关性。